Saturday, June 23, 2007

就事論事看基測

(2007/07/02 補充)

今年基測之後,已經連續寫了三篇東西,原本不想再針對這個主題寫什麼了,今天拜讀Taiwan 2.0 的文章「國中基測還有救嗎?」,對蔡先生的觀點覺得深以為然,也覺得自己原先的想法還可以再做些補充。不過最近幾天忙著趕學校專案的系統分析報告,恐怕沒有時間作更進一步的分析,所以先作個補充註記。

相關的連結:

(2007/06/23 原稿)
基測量尺 計分不公的新聞出現後,果然出現對於公布時機政治動機的臆測,雖然在意料之中,但是對於這樣的狀況,還是很失望。在這個政治狂熱的國度,要理性討論問題真的有那麼難嗎?

在沒有閱讀完畢林女士的研究報告之前,筆者個人不敢妄言研究結果的正確性和心測中心的「答辯」究竟有沒有道理,但是從常識的角度,和作學問的基本要求來看,我只在乎資訊的透明和程序正義。

資訊不透明

今年(2007)第一次基測結束後,媒體出現『參加次兩次基測,平均分數相差不到一分』的報導,類似的新聞也可以在前年(2005年)六月的新聞中找到,所以我們應該可以推論,不鼓勵參加第二次基測是教育部和心測中心對於這個議題的基本立場。

但是在尋找佐證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心測中心的研究員曾在不同的場合(座談會、報紙訪問等)發表矛盾的意見。尤有甚者,心測中心和教育部並沒有交代「前後相差不到一分」的統計結果是怎麼做出來的。

奇怪的決策時機

剛開始追蹤基測新聞的時候,因為資訊的稀有和不透明,我是質疑「前後只差一分」究竟是誰作的統計,怎麼作出來的(找資料的過程和筆者的心得,請參考拙作第二次基測究竟要不要考第二次基測)。但6月下旬量尺不公的新聞發表後,問題變得更複雜了。

我們看到,國內媒體披露心測中心將基測資料以國家機密為由,不願對大眾釋出的離譜情況。然後我們又看到心測中心指責林博士不懂統計,所以才會做出那種結論。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媒體報導屬實,心測中心的反應實在是沒風度不專業

首先,參照筆者自己在找相關資料所遇到的困難,教育部和心測中心對資訊透明度的立場和處理方式,是極不恰當,應該被譴責,而且必須立即修正的。

其次,林女士既然公開自己的所做的研究,這個研究方法與結果究竟是否合理,本就是應該被檢驗的命題。從新聞中我們看到,林女士本人歡迎公開的檢驗,我覺得這是相當正面的態度,心測中心面對這個問題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質疑持不同意見的人的基本學力素養,既顯示出心測中心的老大心態,也讓人質疑他們是否慌張失措。

而教育部針對這個事件的反應,也實在不能不令人懷疑。根據 6月22日中時電子報,教育部中教司長宣布基測轉型(可參閱yam天空的文教新聞專輯基測將轉型 家長更憂心的系列新聞報導)為「入學門檻」,不再是入學唯一標準。新聞稿中有一段話,相當耐人尋味。
國中基測最先的設計就是「入學門檻」,高中職五專招生,除了基測量尺分數,還尊重各校招生自主權,擁有參採考生其他表現的空間。不料基測實施後,量尺分數變成登記分發入學的單一依據,讓心測中心負擔沈重。

從以上的文字裡,我實在忍不住大膽假設,教育部對於量尺這件事,實在是很心虛的。至於為什麼會心虛,是因為教育部內也認同林博士的研究價值與結論,或者教育部的專家們發現了更完整翔實、更有道理的學理根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整件事的過程,讓我們對於教育部的決策品質,更加沒有信心


回溯這些年來的教育政策的變動和相關的辯論,無論是教育政策的規劃者、執行者、批評者,對於教育政策的討論(甚至辯論),都是憑著常識、猜測和各自的立場,在瞎攪和、打爛仗。

我在6月1日的文章裡提到,兩次基測之間究竟有沒有成績的差異,我們聽不到一個統一的說法,而且我們也看不到相關的資料和研究報告。尤有甚者,2009年還會不會有基測,我們也聽到政 務委員有不同的說法。擬定政策的人,講不出政策的依據和理念;為政策辯護的人,講不出政策好在哪裡;已經實行的政策,我們看不到檢討的動作和報告。

回顧這件事的發展,現在我只想說,這實在是離譜

懲罰粗心的考生??

我個人的信念很簡單,沒有公開、透明的資訊,沒有公開而理性的檢驗與辯論,不可能也不應該對林博士或心測中心的主張,輕易的作對與錯、0與1模式的判斷。但是教育部與心測中心在資訊透明與程序正義上的錯誤,是應該首先被提出來,且立即修正的。

至於林博士的研究報告,是不是完美無暇,完成站在正義的一邊,也是值得斟酌的。比如說,新聞稿中說林博士認為有些考生只因粗心而答錯,也扣那麼多分,是不公平的。不知道這是不是林博士的本意,但是個人覺得這個訴求實在沒有道理。

林妙香質疑量尺計分的公正性,首先是各考科只答錯一題的扣分太多。她說,有些考科答錯一題的扣分高達五、六分,這是不合理的。她解釋,只答錯一題的考生,如果答錯的都是最難的一題,扣那麼多分還有道理。但從她的研究中發現,只答錯一題的考生,平均分布在每一個試題,有些考生只因粗心而答錯,也扣那麼多分,這是不公平的。

考試的公平性,必須立基於每一份試卷都以同一個標準評分,評分的依據必須是可取得且可重複驗證的資訊,在為基測考卷評分的時候,答錯題目的原因顯然是無法取得的資訊。以「不應懲罰粗心」為理由,質疑評分基準不公,顯然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林博士的研究過程與推論邏輯,絕對不是完全沒有瑕疵的。所以個人的想法很單純,公開的、理性的、完整的檢驗與辯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

不幸的,透明完整的資訊、公開理性的辯論、全面慎重的檢討,正是過去這些年來我們在擬定、執行教育政策時所最需要,但也是我們最欠缺的基本要素。

先報名再說

據筆者熟識的國中教師們透露,通常學校對於二次基測的態度,都是叫學生「先報名再說」,無論有沒有這篇新聞,學校「絕對」不會不鼓勵考第二次基測。所以專家們和現實總是有點距離的 (大笑三聲):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 林徽因 · 馬雁散文集 · 蓮燈 ~ 馬雁 在她的散文《高貴一種,有詩為證》裡,提到「十多年前,還不知道林女士的八卦及成就前,在期刊上讀到別人引用的《蓮燈》」 覺得非常喜歡,比之卞之琳、徐志摩,別說是毫不遜色,簡直是勝出一籌。前面的韻腳和平仄的處理顯然高於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