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巧合吧,在逛書籤網站的時候,看到了 Wall Street Journal 在八月二十日的一篇文章 ─ Blog It and They May Come。畢竟是大報的編輯,玩文字遊戲,玩得頗有水準。如果印鈔機這本書的編輯,用這樣的標題為書本做廣告,說不定我的不快會少一點吧 (懷疑的苦笑)。
據筆者所知,Blog It and They May Come 應是套用 1989 年出品的電影 Field of Dreams (台灣翻譯為夢幻成真或者夢田)裡很重要的一句話 "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夢幻成真》是一部有點奇幻味道的電影,講的是一個農夫(凱文科斯納飾演的 Ray Kinsella)接手父親留下來的農田後,他在田裡聽見了「聲音」,指示他一步一步建立起了一塊讓夢想實現的田地,建了一座棒球場。凱文科斯納在決定去做這件瘋狂的事之前,他告訴老婆艾美麥狄根,之所以想去做,是因為不想和自己的父親一樣,一輩子中規中矩沒有做過任何大膽去追尋夢想的舉動。
他的父親生前對於因為黑襪事件而終生不能再參賽的八位職業棒球員的遭遇耿耿於懷,一直到這些球員過世,他自己也離開人間,一直是他心頭未解的結。 Ray Kinsella 一直聽到一句低語(whisper),說 "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這句話變成他的信念和動力的來源,後來他把球場建起來,而且真的和 Sholess Joe 的鬼魂取得聯繫,和他在球場裡打了一場球賽。最後,八個孤獨的靈魂終於在球場上快快樂樂的打了一場球。對於這部電影有興趣的人,可以在維基和IMDB 查到這部片的資料,有詳細的劇情、導演、演員的介紹,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影評,所以容我借用火行者的電影部落格裡的介紹,來總結這部電影的美麗之處:
有人說這是一部教人珍惜的電影,也有人說這部片是教人要追夢。但是不論你怎麼看這部片,從那部片子之後,"If you build it, he will come",成了美國媒體常引用、延伸的典故。我印象裡好幾個 IT 界下筆犀利的專欄作家,就常用這句話來奚落那些他們認為不會成功的點子 - You build it, and they willl NOT come。《夢幻成真》真正在講的,是許多曾失去夢想、曾和夢想擦身而過的人,留下的遺憾。凱文科斯納建立起這一個球場,讓他們有機會重來一次,然而,這些球員都是已故之人,這些夢想,都是已過之雲煙,在這過程中,凱文科斯納藉著這一切,面對了他生命中自己從不承認的最大遺憾,和父親的關係。
.......
最後,凱文科斯納也得以和自己最大的遺憾面對面。他聽見的這「聲音」,是上天的聲音?是 Shoeless Joe 的聲音?還是他自己的心聲?回頭看看在門廊陪玩耍的女兒和陪她的老婆,他說,也許這就是天堂。
至於印鈔機這本書,如果真的用這種有美國味的宣傳手法,可能要花許多力氣解釋什麼是 Field of Dreams ,為什麼 shoeless joe 會呼應你的呼喚,然後大家一起圓夢。想到這些,我想到的是不知所云的行銷和悲慘的銷路,看來這還真是個餿主意呵!
IMDB 資料庫裡,介紹夢幻成真的 tagline 是這樣的這麼美的故事,還是留給我們自己欣賞,不要和印鈔機一起攪和,破壞了我們的心境。All his life, Ray Kinsella was searching for his dreams. Then one day, his dreams came looking for him.If you believe the impossible, the incredible can come tru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