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6, 2007

Google 又來了,這回是 Google Health

去年(2006)十一月,國內外媒體紛紛刊登一則「Google 搜尋醫療文章準確度達 58%」的新聞,這則新聞的根據是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網站上發表的一份報告 - Googling for a diagnosis--use of Google as a diagnostic aid: internet based study。

Google as doctors' aide

根據 BCC 新聞網站的報導,澳洲的兩名醫師(Hangwi Tang,Jennifer Hwee Kwoon Ng )從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找出二十六件個案記錄,從每件個案中挑選三到五個描述症狀的關鍵字,輸入 Google ,檢視前三十項搜尋結果,然後選擇與關鍵字相符的診療判斷。然後和期刊中登載的診療方式比對,發現在廿六種疾病的斷症中,有十五個答案是正確的, Google網站提供的資訊準確度近六成,達百分之五十八

BCC 的報導中說,Google 不可能代替醫師,但是它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幫助:

The authors say Google can be a "useful aid", but UK experts said the internet was "no replacement" for doctors.

民生報和其他國內媒體,大都將這件事當作”寰宇搜奇”之類可供茶餘飯後談助之資的新聞來處理。但是這則新聞背後,有些更重要的意義沒有被傳達、被發掘(星島日報就處理的比民生報準確有用)。

根據這則報導,目前 Google 收錄了三十億篇(three billions)醫學相關的文章,因此 Google 能夠以他們的演算法和運算資源,將「可能」是合適答案的資料給篩選出來。這代表 Google 在技術上已達到某個高度,而網路上醫學相關的資料在質和量上也都達到一個相當的水準。

Google Health

以上分析,可能只是 提供Google 達成另外一個「野心」的充分條件而已,Google Blogoscoped 最近的一則新聞披露了正在研發中的 Google Health 的執行畫面。Google Health 是一個遠比單單查詢疾病診療用藥方式,更具野心、更全面的一個產品(服務)。紐約時報的報導 - Google and Microsoft Look to Change Health Care,更準確的說明了軟體雙雄對於改變醫療產業生態的野心,根據紐時報導, Google Health 的啟動畫面有以下的文字:

At Google, we feel patients should be in charge of thei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they should be able to grant their health care providers, family members, or whomever they choose, access to this information. Google Health was developed to meet this need.

這段話,把Google 的目的(或說野心)講得很清楚,Google 希望將每個人的醫療資訊納入索引範圍,結合他們原有的龐大醫療資訊源以及運算能力,這個產品不僅能將個人、醫藥業從業人員、保險業全部綁在一起。

Google 提供給某些醫療業內人士的展示畫面包括了 health profile 和 health guide 兩個大方向的功能:

...then has 17 other Web pages including a “health profile” for medications, conditions and allergies; a personalized “health guide” for suggested treatments, drug interactions and diet and exercise regimens; pages for receiving reminder messages to get prescription refills or visit a doctor; and directories of nearby doctors

Google Health 是一個已經開發超過一年半的產品,大陸極為有名的博客 GSeeker ,對於這個產品開發的來龍去脈,有很詳細的解說Google Blogoscoped 稍早的文章則公布了一些可能是測試版本的畫面。下面是其中的兩個畫面,若要看更多畫面,請到Google Blogoscoped 查閱。

(上方的 Tab 有 Profile 和 Medical Guide 兩項)



(把 Google Health 和 WebMD 查詢用藥方式的畫面做個比較)

撫今追昔,話天寶舊事

據筆者的記憶(記憶是會騙人的,所以以下說話不敢負責任),在西元兩千年前後,就是所謂的 Web 1.0 那個年代,國內有幾家網路業者,也打算改變以網際網路突破醫療業的產業結構,其中較著名的有以國際厚生健康園區(背後是秀傳醫院)、亞洲醫藥網(新黨某大老和創投)、國家網路醫院(KingNet 的頻道之一)。

當時有的廠商想做藥的聯合採購平台,有人想吃健保申報這塊餅,有人要做線上問診、有人要做比美 WebMD 的專業醫藥 ICP ,但是醫藥產業的生態鏈,不是 HTTP protocol 和納司達克(Nasdaq)的魅力可以打破的。2000 年的上半年,大夥兒都熱熱鬧鬧的開了記者會,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醫界根本沒人理他們說什麼,最多就是多說服幾個診所醫師架網站而已。然後錢燒完了,大家都必須懂得權變,不約而同的轉型了。

七年過去了,現在這幾家廠商的網站,距離一個 ICP 的標準都還差得遠,有的網站裡的醫藥文章,最後編輯時間是 2004 年,就算仍然有在網站上更新文章,數量跟 billions 不知道差幾個零

有人轉型為做網站設計、客製軟體開發的軟體公司;厚生也只能做秀傳自己的採購罷了,距離 Hub 的概念是天差地遠了。曾經在這一波網路熱潮裡「參一卡」的經理人們,看到 Google Health 的新聞,不知道心裡有什麼想法。


3 comments:

  1. idea人人會想, 一個還比一個精采, 問題是到了要落實, 那就是扎實功夫的競賽了, 誰有最強的實踐能力, 誰就有機會.

    真的要比創意跟落實, 台灣遠不如矽谷裡
    密密麻麻的創業家跟工程師. (又是一個sigh...看你的文章老是嘆氣)

    ReplyDelete
  2. sigh....

    聽到你說看我寫的東西老是嘆氣,心靈又受到打擊,我沒有說錯什麼吧?還是文筆太差,不入你的法眼?

    ReplyDelete
  3. You may point your browser to the URL http://blogoscoped.com/archive/2008-01-23-n83.html to see the latest update on the "'rumored" Google Health.

    ReplyDelete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 林徽因 · 馬雁散文集 · 蓮燈 ~ 馬雁 在她的散文《高貴一種,有詩為證》裡,提到「十多年前,還不知道林女士的八卦及成就前,在期刊上讀到別人引用的《蓮燈》」 覺得非常喜歡,比之卞之琳、徐志摩,別說是毫不遜色,簡直是勝出一籌。前面的韻腳和平仄的處理顯然高於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