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實驗室裡的小朋友們(以我的年紀稱呼他們小朋友,應該不算是佔便宜吧)接了個小案子,我出於善意幫他們把關,希望能對他們有所助益。
或許是因為沒有工作(真正的實戰)經驗,或許是因為大學期間沒有學到正確的軟工觀念,當我看到他們提出的完全抓不住重點的的工作計畫,不禁大為頭疼。於是我花了許多口舌,解釋什麼才是一個足以作為「溝通工具」的計畫,並舉了許多例子,希望能讓他們明白我所想傳達的訊息。但是從結果來看,我的「傳道說教」顯然是不成功的。
上週末整理以前工作時候的檔案和信件,找到一份 SMART 原則的教材,才猛然驚覺,我做了一件很不明智(smart)的舉動。花了偌多口舌,想要傳達的,無非就是這個 SMART 原則啊,用了那麼大力氣,白費口舌與光陰,竟然完全沒有想起我所講的東西,可以言簡意賅、精簡有力的說清楚、講明白。看來我的確不夠 SMART, GEEZE。
所謂的 SMART 原則,是制定計畫目標時,自我檢討的五項原則, SMART 分別是這五項檢驗原則的頭字母(initials),結合起來恰好組成 SMART 這個饒有寓意的單字。
歷來談 SMART 的書籍、網站很多,每個字母究竟代表那個單字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眾多說法中, SMART = 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Realistic、Time-Based 是最常被引用傳述的版本,簡單的說,聰明的工作計畫必須要明確不模糊、有可衡量成敗的客觀標準、目標是可達成的、計畫必須務實而且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除了上面所述的主流說法外,ProjectSmart 整理了一份 SMART 的補充資料,將五個字母不同版本的說法整合在一起,有意思的是,這些單字完美的整合在一起,以互補的方式,將SMART 原則做了更精闢的闡述:
S - specific, significant, stretching
M - measurable, meaningful, motivational
A - agreed upon, attainable, achievable, acceptable, action-oriented
R - realistic, relevant, reasonable, rewarding, results-oriented
T - time-based, timely, tangible, trackable
總而言之,我犯了一個很不明智的錯誤,所以將聰明原則重述一遍,提醒自己,也希望讓閱者有所領會,這樣我才算是真的做了一件聰明的補償。
Share this post :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