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9, 2008

推薦系統的 HRI 模型

明尼蘇達大學資訊與工程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S UMN)是學術界研究推薦系統的先驅之一,他們在 1994 年和 1997 年發表的兩篇論文,說明 GroupLens - 一個使用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技術來推薦 Usenet 文章的系統 - 的架構,成為CF 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自此 CF 技術逐漸為大家認同瞭解,他們的研究延伸到電影(MovieLens)、維基(WikiLens)、學術論文(TechLen)等其他領域;他們的研究小組,也擴張茁壯為 GroupLens Lab

(年輕一輩知道 Usenet 的人不多了吧?)

2006年, GroupLens Lab 的學者在該年度的人因工程學術會議(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 in Computer Systems; 學界習慣簡稱 CHI 2006)提出 Human-Recommender-InteractionHRI)的研究架構,試圖將影響推薦系統成敗的所有因子,都納入模型中。

這個模型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是分析推薦系統與使用者間的關係,以系統化的架構陳述分析此互動關係;第二部份是應用第一部份的整理與分析,整理出一個如何建構推薦系統的方法論(methodology)。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份的內容, HRI 模型將系統與使用者間的互動分為三個主軸,分別是(一)使用者與推薦系統間的互動對話關係(二)推薦系統的個性,也可以說是消費者對推薦系統的感知(三)滿足使用者尋找資訊(information seeking)需求的評估項目。

我整理這三個主軸(three pillars)及其下的子標題,製圖如下。我們可以觀察到,這個模型比 Paul LamereThe Music Recommender Face-Off 一文(筆者先前介紹過這篇文章許多次)中所提到的 familiarity、relevancy、novelty 三原則要細膩而全面多了。

Three pillars to HRI

這是因為 HRI 模型的目標,是找出推薦系統與使用者之間的所有互動關係,藉著分析這些因子的關聯與特質,掌握成功推薦系統的要素。從演算法的良窳,推薦名單的準確率與多元化,使用者對推薦系統的信賴度,推薦系統提供資訊客製化的程度,到用戶使用推薦系統的目的是否被滿足,都是這個模型關心的議題

換句話說, Paul Lamere 的論點,只是一個研究人員在研究之餘,以「非」學術文章的組織結構,在部落格上發表的短文,僅止於談談作者的認知與感想而已。 HRI 則是研究人員嘗試建構一個完整的理論架構與方法論的嘗試,簡單地說,Paul Lamere 想說的,都在這個模型裡了。只是 HRI 在描述這項特點時,使用的字彙與 Paul Lamere 有少許差異,即便是同一個單字,解釋有可能有些許差異。閱讀文章時,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HRI 的第二部份,則是在說明如何利用這三個面向的分析內容,建構一個讓使用者滿意的成功推薦系統,重點在於流程與方法;CHI 2006 上所發表的文章,僅僅簡單的陳述一個概念和相關的 methodology ,畢竟那次會議所發表的,不是最精煉完整的成果,只是一篇短短的 working paper 。不過 GroupLens Lab 其後陸續在其他場合發表的文章,將第二部份做了更具體的描述,表達流程與觀念的示意圖也畫得更精(grin)了些(從下圖可以看到版本演進的梗概 ;-))。

Three pillars to HRI

本文已經夠長了,先就此打住吧,畢竟這只是一篇讀書筆記,不是論文,有空再談談 HRI 的第二部份吧。

參考資料:

  • S. M. Mcnee, J. Riedl, and J. A. Konstan, "Making recommendations better: an analytic model for human-recommender interaction," CHI '06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New York, NY, USA: ACM, pp. 1103-1108, 2006.
  • J. A. Konstan, S. M. Mcnee, C. Ziegler, R. Torres, N. Kapoor, and J. T. Riedl, "Lessons on applying automated recommender systems to information-seeking tasks," Proc.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 21, no. 2, 2006.

2 comments:

  1. 你好!想請問一下你在文中提到"GroupLens Lab 其後陸續在其他場合發表的文章,將第二部份做了更具體的描述",可以提供修正後發表的文章名稱和出處嗎?因為我連上GroupLens的網頁也找不到是哪一篇?

    ReplyDelete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 林徽因 · 馬雁散文集 · 蓮燈 ~ 馬雁 在她的散文《高貴一種,有詩為證》裡,提到「十多年前,還不知道林女士的八卦及成就前,在期刊上讀到別人引用的《蓮燈》」 覺得非常喜歡,比之卞之琳、徐志摩,別說是毫不遜色,簡直是勝出一籌。前面的韻腳和平仄的處理顯然高於戴...